首页 > CACLP资讯频道 > 行业达人

专访葛均波院士、翁建平院长

2023/11/13 13:48:13 浏览次数:1167

编者按


近年来,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方面,有多项重要的临床研究发表,涉及生活方式、血压、血糖、抗血栓以及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2023年11月6日《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在进博会罗氏展台正式启动。发布会现场CAIVD分别采访了葛均波院士、翁建平教授,他们就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对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浅出分析,二位专家的剖析高屋建瓴,尽显真知灼见,为业界学者在糖尿病及严重并发症防治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工作路径,也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及普通受众提供了正确的诊疗预防知识和科普宣传。现将访谈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231113133544.jpg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

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


CAIVD:请您从一位心血管病临床医生的角度,谈谈目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葛院士:从心血管病临床医生的角度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由于患者感觉不到任何症状而导致就诊延误,个别人群偶尔体检才发现血糖不正常,导致病情延误,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其次,诊疗策略不规范。糖尿病的表征是血糖升高,但是它所导致的危害有可能是血管各个系统的损伤。比如某个患者得了脑中风,可以检查头部;得了心肌梗死检查心脏……糖尿病可能导致糖尿病坏疽,也就是肢体或足部溃疡,严重的会导致血管坏死。如果这样的话患者可能要去外科或血管外科进行检查。由此看来,只看表征不探究根本原因很容易造成诊疗不规范,导致病人可能在不同的科室都在看同一个病。


第三,由于认识不足致使患者就医已经到达晚期,引起的并发症有心衰、肾衰、脑梗、眼病变甚至失明……这些并发症在糖尿病晚期的诊疗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与营养有关,营养过度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减少,久坐看电视,长时间看手机,体力活动减少,都导致了肥胖和血糖的增高,虽然这是一个医学范畴的问题,但也侧面反应了社会存在的问题。由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对于医生来说难以直接掌控,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也是一大挑战。


CAIVD:由您牵头组织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近年来得到了全国各级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响应,该中心建设目前看硕果累累。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管理上有什么可以借鉴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方面吗?


葛院士:泛血管疾病的提出是2015年,当时我做内科学主编的时候发现,这些年医生非常努力,可病人越治越多,医院越建越大,究竟是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思考之后,我认为,糖尿病与泛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加速血管病变,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的风险。此外,糖尿病也与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肾病等有关。上述病症是因为血管发生了狭窄,导致身体组织的缺血坏死。泛血管疾病的复杂性在于它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这给医生带来了挑战。治疗这些疾病通常需要横跨多种不同的医学领域,而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医生需要在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这种综合性的治疗往往需要协同多个医疗专业领域的专家,以确保全面而有效的医疗护理。当想通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应该从疾病的上游进行早期筛选、早期干预,而避免头疼看头,脚痛看脚。


今天我们在进博会上启动的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想让各个学科一起关注这个疾病。当这个概念提出以后,我们得到了整个医学界各个学科的积极响应,从内分泌到卒中到心血管到肾脏病,包括眼科,周围血管疾病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希望在某个平台上把单个患者的单个疾病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由此及彼。正如糖尿病所导致的危害是整个全身的血管——从小血管、眼底到大脑的一些血管,还有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小血管缺血,再累积到大血管……所以我们要在全病程管理的过程中,按照血管的分类去管理,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AIVD:去年由您和翁教授以及体检、肾脏、脑血管领域的学者共同发起的糖尿病泛血管共识,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学习和好评,大大提升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水平。您对今天启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项目有什么期许?


葛院士:针对前面我们提到的几大挑战,我认为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做一些工作。第一,白皮书的发布可以在业界或社会层面提高认知度。我刚才提到,糖尿病最早期无症状的时候,病人不一定会来检查,通过宣传能够让更多的病人尽早体检,尽早发现患者,借以提高大众的社会认知;第二,从医院角度,通过早诊早治、明确诊断之后,根据每一个病人的个体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第三,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层面要加大投入,持续关注,加速解决关键诊疗技术问题和健康教育。糖尿病不光是某一个人的疾病,是由于普通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社会性问题,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该病给各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因此我认为在公众意识、资源支持、健康教育、信息传递、早筛诊治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对阻止该病继续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31113133810.jpg

翁建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首届中山名医,江淮名医,首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安徽省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糖尿病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British Medical Journal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蚌埠医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执行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所长。


牵头在国际上发布 2 型糖尿病诊治中国标准,“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方案”国际共识和国内共识。2012年担任全球 PI 牵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9个国家125个中心,完成新药恩格列净 III 期临床注册研究。在Lancet、 BMJ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00 多篇,总引用频次超过 14000 次,2020 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结果被全球多个国家60多部指南/共识引用。


以“2 型糖尿病治疗新治疗方案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CAIVD:请问翁教授,作为一名内分泌领域的专家,怎么想到在繁忙的临床和学术工作的同时还进行糖尿病科普?它对公众有什么意义?


翁教授:首先感谢CAIVD的邀请,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科普不仅仅要依靠专门的科普工作者,我们医生做科普更有特点和优势。医生不仅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同时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病人也更愿意倾听医生对待某类疾病的建议。所以我特别呼吁专业的医疗工作者,挤出时间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做科普,让人民群众了解到疾病的易感因素,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疾病的发生。


有的人总认为不要将公众事务和专业领域的事务相互混淆。我认为很难界定哪个是公众事务那个是专业领域,我个人觉得只要与专业相关,特别是国家提倡的,有利于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业,都应该是我们职业范围的一部分。在电影《长安三万里》出来之后,我们专门就此做了一期科普,那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科普视频,没料想效果很好。所以专业人员应该接受更多科普方面的信息,甚至科普方面的技巧培训,以提高科普能力和水平,这将更有利于社会相关知识的传播,促进大众健康。除此之外也能够让人民群众了解到疾病的特征以及相关的发病机制和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以便在日常生活当中自我诊断和发现,从而及早治疗,避免因疾病发展到晚期而危及生命。


CAIVD:您认为本次《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项目的启动,对未来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和帮助?


翁教授:本次《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的正式启动非常有意义。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两个特点,第一,患病人数多,超过一个亿,准确的说是1.27个亿;第二,这部分人里面75%以上是因为心脑血管病致死或者致残的。所以白皮书的发布,非常有利于不同专业医生、病人、家属、社会以及媒体来关注如何让糖尿病人减少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现状、改变现状、降低疾病危害。通过积极的推动,让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少;即使患病,寿命越来越长,不影响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即便在生命的晚期出现并发症,也能减轻症状……所以要与社会各界深度合作,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科普并不能包打天下,科普可以增加受众的防治知识,但不会完全解决问题,所以还需要在专业的医疗器械、药物、诊断试剂等方面下功夫。


CAIVD:您刚才所讲使我们听者深有感触,因为家父既是糖尿病患者又是重症肌无力,您刚才提到要加强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疾病管理服务,请问多方合作生态圈目前的现状和发展是怎样的?


翁教授:你刚才提到了跨专业、跨学科合作,正好是我接下来想说的。因为专业跟学科是两个不同层级的事情,比如葛院士亲自前往参加白皮书的启动仪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心血管病领域的大家,也是我们医学生必读书、内科学教材的主编,他对整个内科的各个领域各个专业都要通读熟悉。从他的理念中可以能体会他希望内科,无论是心血管、内分泌、消化还是血液等,都能够在同一个层级上达成认同感,在认同的基础上,把病人当成一个整体。比如你提到你父亲的问题,如果他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牵涉内分泌科神经科;如果又合并糖尿病那更加复杂。另外还要考虑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患病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比如刚得重症肌无力的时候还年轻,没患糖尿病;如果得了糖尿病之后还要涉及心血管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从生命个体整体认识上解决问题,而是患者得重症肌无力去神经科看,得糖尿病去内分泌科看,得脑梗到心血管科看……这样的治疗就比较片面。更进一步,刚才谈到治疗方案牵扯到激素药物,用激素可能会再次影响糖尿病,使其病灶放大,甚至会影响到全身的抵抗力,当身体年龄增加会产生新的与骨骼系统相关的问题,比如,会引发合并股骨头坏死或者非缺血性坏死的问题……这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大内科基础。以上就是所谓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与融通,即你刚刚提到的“生态圈”。


“生态圈”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医学深度融合了众多领域,类似于金融业、工业领域,已经能和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对接。有位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叫埃里克·托普(Eric Topol),他提出来,医学是人工智能在应用方面较晚的一个学科,因为它的门槛比较高,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会更加严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学与其他学科完全独立,当其他专业学科与人工智能deep learning深度拥抱的时候,我们不能将医疗大健康领域置身事外。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比现在结合的更加紧密,速度也会更快。数字化技术创新、跨学科合作、远程医疗、健康监测、个性化医疗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我们国家具备别国所没有的优势,首先人群多、资料多,其次,体制优势。国家卫健委对现在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之后,各个医院将如何发展?如果是研究型医院,如何真正解决疑难病的问题?如何让管理上一个新阶水平?社区医院如何真正做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最基本那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公共卫生和四大慢病防治的第一线,我们称其守护人,要求我们的社区医生成为一个全科医生,在四大慢病防治中更好的培训提升知识和技能。所以特别期待各方面都能参与进来,把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在社区、县域就能彻底解决。我相信我们医疗体制的改革者、领导者早就认识到了相关的问题。通过最新启动的白皮书,能让大家把现状了解的更清楚,再根据现状谋篇布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改革与发展。



结语



微信图片_20231113133814.jpg


姚国樑

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


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先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启动之时表示: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者规模已达1.27亿,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基于糖尿病管理的诸多痛点以及带给患者家庭、医疗系统、社会生活的沉重负担,罗氏借助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外部合作生态系统,秉承以患者为先的理念,努力实现多领域、跨学科的专业联合,全面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早筛早诊新模式,帮助患者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罗氏诊断愿与业界专业人士一起,共同为这一伟大的使命而努力,为糖尿病患者的未来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邮件群发 | Copyright © CACLP体外诊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5883号 

Powered by 网至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