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院长领衔的“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创新和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王秀敏教授牵头的“儿童遗传代谢与罕见病三维精准诊疗防筛体系建设(自筹)”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获批2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分别是张浩院长领衔的“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创新和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王秀敏教授牵头的“儿童遗传代谢与罕见病三维精准诊疗防筛体系建设(自筹)”。
儿童时期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对于成人远期转归有着重要启示作用。因此,为了与国家战略同步并实现前瞻布局,我国亟需从提高儿童心血管健康水平的重大任务入手,多学科交叉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深入揭示新的关键生物机制和疾病干预靶点,提出基于理论突破的新的治疗方案,抢占国际儿童心血管科学领域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拓宽儿童心血管防治体系的范围,填补现有体系的不足,构建一个更为全面和深远的儿童心血管健康保障网络,并通过高危因素控制来大幅度遏制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引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步入全民健康时代。
围绕建设国际先进的儿童心血管中心的目标,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该院心脏中心将聚焦以下三大建设方向:优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肌保护策略,制定精准防治方案,并建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康复体系;建立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标准化诊疗体系及开展创新干预策略研究;优化儿童心力衰竭患者评估流程、提供综合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儿童罕见病及遗传代谢病面临四大挑战:病因不明、诊断率低、药物缺乏、管理维艰。此外,其数据呈碎片化,利用率低,缺少可推广的智能化诊断平台。因此,拓展儿童罕见病、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开发诊断关键技术,探索创新性治疗,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构建遗传代谢病与罕见病“筛-诊-治-康”全链条防控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推广价值。
获批项目整合内分泌遗传代谢、检验、分子遗传诊断、临床研究、新生儿、肾脏、血液肿瘤、行为发育、营养等诸多学科力量,形成“1+X”的MDT模式,主要围绕遗传代谢病与罕见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创新性治疗,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体系,构建遗传代谢病与罕见病全链条防控新体系,形成临床-科研-转化“闭环”,使得罕见病、遗传代谢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婴儿死亡率和致残率。
经过三年研究,力争形成上海地区对罕见病和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精准干预和随访的规范性方案,并推广至区域医疗中心,甚至辐射全国,迅速提高罕见病、遗传代谢病的防治水平。此外,还将结合罕见病延续治疗服务,进一步形成多学科协同完善遗传代谢病与罕见病延续治疗体系,建立儿童遗传代谢与罕见病三维精准诊疗防筛体系与转化拓展。
打造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旨在建设代表我国医学最高发展水平的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水平以及保障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覆盖主要临床专业和重大疾病的临床专科服务体系,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提升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助力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来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